事件回放
11月19日,在洪大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经理、洪大商会党总支书记王跃军,洪大集团党委委员、百货分会会长万国强的带领下,洪大商会百货分会一行40余人,前往进贤梅庄开展“奉献爱心,唤起真情”公益捐赠活动。
此活动自筹备发起之初,就得到了洪大集团、百货分会及其它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集团副总经理、洪大商会会长陈立群和集团副总经理、洪大商会党总支书记王跃军带头捐款。大家向敬老院捐赠了冰柜、消毒柜、电磁炉等近2万元的物资和现金。
现场,王跃军书记和万国强会长还亲自来到老人们的房间,对孤寡老人嘘寒问暖,当一双双厚实的棉袜,一个个鲜艳的暖手袋送到老人们手上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人们更是握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放。此次献爱心活动得到了梅庄镇政府和当地媒体的高度重视,梅庄镇镇长高度赞扬了洪大人的大爱真情,慈善之心!
事件解读
慈善事业的传统由来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关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
据《周礼·地官》记载: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提出了“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六项措施。
所谓“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关爱儿童、老有所养、救济穷困、抚恤贫苦、优待残疾、安抚富人,这些正是现代慈善概念中的具体内容。
到了汉唐时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蓬勃发展;元医疗救助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 。
自国门开放以来,也涌现出一批批社会贤达、名流、企业家、离退休干部为水灾、为贫困大中小学生、为艾滋病、白内障的贫困患者,默默从事的慈善救助。
企业商会发展慈善的意义
如果说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是必须承担的话,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面对需要自愿出让部分企业资源才能付诸实施的慈善责任,企业自然应当避而远之才是。
然而事实却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我国本土企业正在从事慈善事业。
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探寻适合自己的方式,使得企业慈善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
开展慈善捐赠等公益事业对企业来说是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经营艺术。
企业虽然没有从慈善活动中获取有形的、清晰的交换价值,但是慈善和其他社会责任行为将为企业带来诸多无形的战略性资产。
企业进行慈善是为企业配置道德、信誉和形象等社会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这一方法即是善因营销。该营销活动的特征是企业为某一特定事件提供一定的捐赠,同时消费者也参与这种能为企业产生收入的活动,从而同时满足企业和公众的利益。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将善因营销界定为:企业承诺基于产品的销售来为某项特定的公益事业捐款,或者捐出一定比例的营业收入。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农夫山泉推出的“一分钱”活动。
2001年农夫山泉推出了一项颇有创意的活动,每售出一瓶农夫山泉,就从中提取一分钱捐给申奥,“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以代表消费者支持北京申奥。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有商业运作的因素,但它的社会意义不可否认。
尽管最近农夫山泉一分钱活动遭到质疑,但不得不说,之前这个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形象,也扩大了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建立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资本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还有企业文化、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竞争。
积极参与慈善的企业,相对其他企业而言,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同时也会激发员工组织身份认同感和工作热情,改善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生产能力,减少员工离职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慈善在客观上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员工的归属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慈善捐助已经成为一种情结,它在慢慢地融入企业,逐渐变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员工。
“洪大”人眼中的慈善
我们认为慈善事业不是用来打发时间,也不是来作秀的,更不是一项娱乐活动。慈善是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的一项公益事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慈善是一种修养和智慧,这一次我们去进贤梅庄敬老院开展“奉献爱心 唤起真情”公益捐赠活动,不是为了募捐多少钱物,也不是为了拯救多少人。而是为了把自己身边每个人的善念唤醒。
唤醒每一个人,让他们心里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散播爱的气氛,提升这个世界的正能量,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创造财富的同时不忘了反哺社会,奉献爱心,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洪大”人才能越走越远。